端午偶感

端午應景之舉,重溫TVB《屈原》是好選擇。雖然這部戲,曾被鄭少秋認為,是自己作品中,不太成功的演出。但由於影片長度適合一日遊,被翻出來重看的機率,甚或高於動輒三四十集的名劇。為何鄭少秋會有此感慨,大抵是資料缺乏,影響角色的立體感。試想28年前網路未誕生年代,蒐集資料不易;就算找到,也是一堆兮的韻文,頗令人頭痛兮。明明知名度很高,生平背景卻模糊,不難理解鄭少秋心有餘力不足的遺憾。不過整部戲看來,鄭少秋已在劇本所賦予之角色範圍內盡力發揮,將不見容於當世的孤忠耿直性格,掌握得傳神,帶出了一種人們所認同的屈原精神及形象。其中跪行攔轎,阻懷王出關議和一幕,特別感觸。配合主題曲《昂首向天唱》之催化,悲壯氣氛攀至高點。戲劇固然講求逼真,但完全符合現實未必好看,到達讓觀眾信服的逼真程度已足。若從作品中的蛛絲馬跡,猜測屈原可能的樣貌(眾女疾余之蛾眉兮),衣著(余幼好此奇服兮,年既老而不衰),性向(結微情以陳詞兮,矯以遺夫美人。昔君與我誠言兮,曰黃昏以為期),雖未嘗不是一種演技上突破的體驗,但觀眾可能反而會接受唔到了。

2014-6-2